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科技 > > 正文

大气层上“牛皮癣”该怎么治?反复“发作”的臭氧层空洞最大值达2400万平方公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20-11-04 08:52:20

马里奥·莫利纳(Mario J. Molina)没能等到臭氧层恢复如初的日子。

他1974年就发现了造成臭氧层空洞的元凶——CFCs(即氯氟碳化合物,氟利昂的一种),并在1995年,因证明CFCs消耗臭氧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20年10月7日早晨,他因心脏病在墨西哥城家中去世。前一天,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消息称:今年,南极的臭氧空洞是近年来面积最大、深度最深的臭氧空洞之一。但愿他离开之前没看到这则令人悲伤的消息。

这个悬在地球上方的“洞”已经伴随我们很长时间了。从1979年人们第一次记录到它的存在,至今已有41年。这期间,我们等到光化学烟雾散去、沙尘暴越来越少,雾霾天数降低。但臭氧层空洞还是像钱塘江潮一样,每年如期而至,洞开洞合,恰似潮起潮落。

它在每年的8月至12月出现,9月或10月最严重,像极了一块天空中定期复发的“牛皮癣”。NASA的数据显示,2000年9月9日这天的空洞面积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值——2990万平方公里,2020年的最大值约为2400万平方公里。

大气中的臭氧,10%在对流层,90%在平流层。平流层的臭氧层原本起着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而人类破坏了它。准确来说,那个洞是在极地极端气候的条件下,人类自己戳开的。

从NASA官网的卫星图看,那像一个巨大的、蓝紫色的“幽灵”,迷雾般笼罩着南极大陆。臭氧层的破坏将带来皮肤癌、白内障等患者的增加。

在南半球与南极洲临近的新西兰、阿根廷、智利等国,居民深受臭氧空洞的威胁。新西兰是全世界皮肤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没有之一。新西兰日光浴床经营者给18岁以下孩童提供日光浴床是违法的。阿根廷则劝她的百姓,在每年的9月、10月尽量待在室内。

实际上,并非只有两极存在臭氧层消耗的现象。臭氧的消耗从赤道向两极的增加,赤道附近最小,中高纬度渐多,两极尤甚。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上空也出现过“臭氧层低谷”现象。

尽管现在许多人都知道,臭氧层空洞的罪魁祸首是人类发明的氟利昂。但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近半个世纪里,人们并未发现它的存在。

是马里奥·莫利纳与弗兰克·舍伍德·罗兰1974年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告诉了世人真相:CFCs会破坏地球的臭氧层。CFCs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在平流层分解产生游离的氯原子等,可大量消耗臭氧分子。1个氯原子能让10万个臭氧分子化为乌有。

这种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物质是1930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的。原本他们只是想研制一种安全的制冷剂,但现在成了最糟糕的发明之一。那篇论文发表时,氟利昂已经问世44年,且被大量运用在制冷剂、发泡剂上,会出现在我们熟悉的空调、冰箱、汽车里。

莫利纳等人新的发现在当时遭到依赖氟利昂行业的疯狂抵制。1975年,有媒体援引杜邦董事会主席的话说,臭氧损耗理论“完全是胡说八道。”

人类还是意识到臭氧层空洞的危害。如果恶果持续下去,所有国家都将“吃不了兜着走”。

1985年,28个国家签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46个国家签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如今,“公约”与“议定书”的缔约国均已达到198个。

很难否认这不是莫利纳、罗兰二人的发现促成的。因“对大气化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臭氧的形成与分解”,二人与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约泽夫·克鲁岑(Paul Jozef Crutzen)共同获得了199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要对5种氟利昂与3种哈龙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作出严格管制规定,最终目的是彻底清除此类化学品的排放。按照计划,发达国家的氟利昂生产与消费在1996年结束,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结束。

WMO每4年会发布一份监测平流层臭氧恢复状况的报告。2018年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平流层臭氧消耗物质的浓度继续下降。2000年后,臭氧正以每10年1%-3%的速度恢复,预计2030年北半球和中纬度地区的臭氧将完全恢复,南半球要到2050年,两极地区要到2060年。

莫利纳曾表示:由于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也使气候变暖,因此蒙特利尔议定书对气候保护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几乎是《京都议定书》的20倍。他去世之后,《科学》杂志在讣告中称,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最成功的国际努力”。

但是,蒙特利尔议定书也带来了起初意想不到的后果。

有办法禁止氟利昂等物质的生产与消费,没办法对冰箱、空调等物品下禁用令。这使得氟利昂的替代物HFC(一种新的制冷剂)的生产与消费量迅猛增加。

这不过是用一种危害相对较低的物质替代另一种危害更高的物质罢了。

HFC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700倍,而氟利昂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00倍。目前各国正尝试逐步淘汰氟利昂的替代物,以此来尽可能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蒙特利尔议定书也在不断地被修订,以在新的阶段调整保护环境的措施。

另一个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对蒙特利尔议定书言听计从。

由于氟利昂的替代物没它效率高,反而成本更高,也让对它的管制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有研究发现,从2002年到2012年,消耗臭氧物资的浓度一直在下降,但是从2012年后下降放缓50%。不少研究也指出,在部分地区存在偷排消耗臭氧物资的情况。

中国1991年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按照计划,在2010年1月1日就停止了氟利昂等的生产与消费。2020年10月21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累计淘汰量占到了发展中国家总量的50%以上,成为全球对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至今仍在打击偷偷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违法行为。2019年的一份判决书显示,一家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从事化学品生产的企业,在未领取生产配额的情况下,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被罚款100万元。

尽管氟利昂已被名义上禁止,但诸如此类行为的存在,无疑会延缓臭氧层的痊愈,而那些留存于老旧冰箱、空调、灭火器、泡沫等物体中的氟利昂,仍在挥发。氟利昂一旦进入空气中,将停留50年,甚至更久。臭氧层空洞称得上是工业革命的后遗症。

今年3月份,北极上空又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层空洞,2个月后自动愈合。它上一次出现还是在2011年。没人知道,北极上空的那个“洞”是否会和北半球的下一个春天一起来临。但南极上空的“洞”继续出现,应该没有太大悬念。

虽然很多时候,臭氧层空洞这样或大或小的变化与低温、极地涡旋有关,但这也同样说明,人类过去以及现在排放的氟利昂等气体,在消耗臭氧层上仍发挥着作用,蒙特利尔议定书也需要继续被严格执行。

有网友开玩笑地说,可以使用打印机产生的臭氧去填补那个“洞”。这终究只是句玩笑话。当年同获诺奖的3位化学家,如今只剩下保罗·约泽夫·克鲁岑还活着,他已经88岁了,不知他是否能够等来一个没有臭氧层空洞的年份。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法律声明 |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2017-2020   太阳信息网 豫ICP备17019456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
 

Top